按现在的规定,无固定期限合同也不是“铁饭碗”,员工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合同就自然终止了。但退休年龄一推迟,合同结束的时间也得往后延。比如说,本来60岁退休的员工,可能得等到62岁才能办退休手续。要是企业还按原来的计划终止合同,说不定就会有法律风险。所以企业得重新看看劳动合同的条款,保证和最新政策对上,别因为退休年龄变了闹出纠纷。
对劳动者来说,延迟退休意味着社保要多交几年,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可能也会有变化。虽说多交几年社保,将来的养老待遇可能会提高,但具体有啥影响,还得看政策的详细规定。另外,年纪大了,职业健康风险也会上升,企业得更重视高龄员工的劳动保护,比如调调工作岗位、减轻点工作强度,或者上个补充保险,降低点潜在风险。得注意的是,政策说要“弹性实施”,员工有权选要不要延迟退休,企业不能强迫,不然可能会被算成违法解雇。
对企业来说,延迟退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合同管理更复杂了。以前退休年龄是固定的,合同啥时候结束很清楚,现在得跟着变,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必须及时更新,别因为信息跟不上出管理漏洞。用工成本方面,延迟退休可能会减少一些岗位的招聘需求,特别是那些看重经验的岗位,但高龄员工的健康管理、技能培训这些开销可能会增加。怎么平衡好人员结构,这是企业得好好想想的事儿。有些企业已经在试弹性工作制,或者建“银发人才库”,让老员工在合适的岗位上接着发挥作用。
要想少点纠纷,关键是提前沟通、把规则说明白。企业得主动跟员工商量,尊重个人想法,别自己说了算。要是双方都同意延迟退休,最好签个补充协议,把岗位、工资、工作内容这些说清楚,免得后来吵架。另外,要是政策能给点社保优惠、税收减免啥的,也能帮企业和员工减轻点负担,让政策落地更顺利。
延迟退休政策一实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管理就得更灵活,这对企业和劳动者都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法律上合规、企业管理上优化、员工权益有保障,几方面配合好,才能让劳动关系平稳过渡,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