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不说、藏着掖着,只会让事儿更糟。之前有家建材供应商,因为台风导致原材料运不过来,项目经理确认消息才两小时,就给客户打电话:“张总,跟您说个紧急情况,福建那边刮台风,咱们合作的玻璃厂停产了,您订的那种特种玻璃,可能得晚一周发货。” 说话直截了当,之后还发了邮件,附上台风新闻截图和玻璃厂的停工通知,客户反而挺理解,接受了这个事。
其实客户最烦的不是延期本身,是被蒙在鼓里。主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三点:别笼统说“供应链有问题”,得说具体是啥事儿(比如“山东暴雨冲了物流线路”);讲清楚到底哪个环节受影响了(比如“外包装纸箱没法按时送到”);别光道歉,得说初步打算怎么解决。
要是客户不懂技术,跟他说“芯片短缺”“国际物流延误”,他可能听不明白,不如用类比。有家做汽车零部件的,解释线控底盘为啥延迟,就说:“就像你做饭的时候,发现超市没你要的那个牌子的酱油了,我们现在正联系其他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同时也在测替代品会不会影响最终效果。” 这么一说,客户立马就懂了:这不是你们一家的问题,而且你们在想办法。
要是写书面说明,建议按“啥问题-有啥影响-咋解决”的结构来:先说“某某地方疫情,导致包装厂停工了”(问题),再讲“这会影响咱们产品上市时间”(影响),最后说“现在已经找好备用的包装供应商,还调整了生产线的优先顺序”(对策)。再附上包装厂的停工通知、替代品的检测报告这些证据,客户会更信你。
补偿的核心是让客户觉得“你们重视我”。常用的靠谱办法有:客户因为延期多花的钱(比如临时租设备的费用),你们承担;下次客户下单,优先给他做;再送点额外服务。之前有家软件公司项目延期,给了客户两个选择:要么免费多给三个月维护期,要么下次合作少收15%的钱。这种让客户“二选一”的补偿,比你单方面说“我赔你点啥”更容易让人接受。
千万别扯“以后肯定注意”这种空话。有个反面例子:有家设备厂商延期后,就说“我们以后加强供应链管理”,结果才三个月,又出了类似问题,最后客户直接不跟他合作了。做得好的企业,会顺便说以后怎么预防,比如“我们已经跟第二家电池供应商签好协议了,下个季度开始,关键零件的库存会多备30%”。
从长期来看,定期跟客户说你家供应链改进得咋样,能重新把信任捡回来。有家工程公司,每季度都给客户发《供应链优化报告》,告诉客户“我们又找了哪家备用供应商”“多囤了哪些货”。这么透明,客户反而觉得“他们是最靠谱的合作伙伴”。
最后记着:客户真不在乎你道不道歉,在乎的是你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反应快、一直跟进、甚至比承诺的做得还好的企业,往往能把这事变成展示自己专业的机会。要是客户知道你们团队凌晨两点还在协调物流,最后收到货还比重新约定的时间早,这种体验,比项目顺顺利利的,更能让客户愿意长期跟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