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实在的办法是团队一起定个规矩,把回复时间说清楚。毕竟每个人对“及时”的理解不一样,没有统一标准就容易产生误会。比如有些公司规定,工作时间内收到钉钉消息要在10分钟内回应,非工作时间可以放宽到30分钟,这样既保证紧急事能及时处理,又不会让人觉得喘不过气。具体怎么定,还得看团队业务性质。像客户投诉、系统出故障这种紧急情况,@到个人的消息最好15分钟内确认收到,1小时内说说处理进展;普通工作消息,在每天固定的办公时段里,两小时内回复就不算慢;至于邮件、任务平台留言这类不用马上回应的,24小时内给个信儿就挺合适。定规矩的时候得悠着点,别逼着大家秒回,那样太有压力,也不能放任不管,不然项目进度肯定受影响。
远程办公时,消息一多就容易乱,分不清轻重缓急。这时候给消息分个优先级就很有用。特别急的事,可以标上“紧急”或者用软件的提醒功能,让对方知道得马上处理。要是手头有事,实在没法及时回复,提前跟对方说一声“收到了,下午3点前给你信儿”,也能让人家心里有底。每天开个短会或者写日报的时候,把没处理完的事说说原因和计划,省得别人瞎猜,觉得你故意不搭理。有个互联网团队就这么做,要求收到任务后两小时内回复“已收到+大概啥时候弄完”,超过时间没动静,负责人就主动问问,避免任务拖着没人管。
想做到回复得又快又好,选对工具和养成好习惯都挺重要。重要的事别光靠文字磨叽,打个电话或者开个视频,三五分钟就能说清楚,比发半天消息效率高多了。平时可以给自己设个专注时段,开个勿扰模式,在签名里写上“非急事明天回”,让大家知道你啥时候方便。在家办公的话,最好整个专门的工作区,别让家里的事老打断工作。有个程序员试过每天留两个90分钟的“飞行模式”专心写代码,效率反而提高了四成,这说明适当“不在线”反而能把事做好。
要是团队里有人跨时区,或者遇到突发情况,就得灵活点。跨时区的话,先定个大家都方便的核心时间段,集中处理重要事,其他时间就异步沟通。谁要是突然生病或者家里有事,得有个报备的办法,别让团队其他人措手不及。还有,非紧急的事别大半夜或者周末发,人家也需要休息,尊重别人的生活边界很重要。有个外企搞了“离线权”,下班后工作软件自动关了,员工满意度一下提升了不少,这说明给大家留够私人空间很有必要。
其实多久不回消息算失礼,关键不在时间长短,而在有没有尊重对方。就算超过了约定时间,主动解释一句“刚才在开会,现在马上弄”,也比啥都不说强。领导更得做好榜样,要求别人及时回复,自己就得先做到,别搞双重标准。
远程协作的回复时效,核心是让大家都知道该期待什么,并且主动沟通。团队定好规矩,大家自觉遵守,不是为了逼着谁快点回消息,而是为了让工作顺顺利利推进。就像有人说的,真正的效率,是让每个人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把活儿干好。把握好这个度,既是职场礼仪,也是对团队和自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