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突发疾病、家庭急事,帮一把是人之常情。但若是投资理财、消费购物之类的原因,就要谨慎了。金额大小也很关键,三五百的应急小钱,大多数人不会太计较。但超过月薪三分之一的大额借款,就要慎重考虑。有经验的职场人会在心里设个底线:这笔钱就算拿不回来,也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这个底线因人而异,但原则是相同的,不要因为借钱让自己陷入困境。
平时对同事人品的观察很重要,那些说话算话、做事靠谱的同事,还款的可能性自然更高。如果对方平时就爱占小便宜,工作态度敷衍,就要多留个心眼。
如果不想借,可以说"最近正好在筹钱买房"或者"理财还没到期",给双方都留个台阶。重要的是态度要诚恳,避免让对方难堪,毕竟每天还要见面,关系闹僵了影响工作氛围。
要是决定借,最好做到丑话说在前头。明确还款时间,大额借款不妨写个借条。这不是不信任,而是对双方负责。
借钱后的相处方式要注意,既不能天天催债,也不能假装没事发生。可以在还款日前适当提醒,比如最近手头紧不紧或者发个表情包暗示。如果对方确实困难,可以协商延期,但要约定新的还款计划。
有时候,借钱会变成检验人品的试金石。有人及时还钱,关系更加牢固,有人拖拖拉拉,反而暴露了真实面目。无论是哪种结果,都要保持专业态度,不影响正常工作配合。
领导向下属借钱,最好婉言谢绝,这种上下级之间的借贷容易引发误会,可能影响工作评价。可以借口家里财政大权不在手上等方式巧妙回避。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树立不借钱的个人原则。让同事都知道你有这个习惯,就能避免很多尴尬。这个原则要一以贯之,对所有人都一样,才不会让人觉得被区别对待。
职场关系的本质是共同工作,而不是经济往来,把同事关系简单化、纯粹化,反而更容易长久。与其等到借钱时纠结,不如平时就把握好交往分寸。如果真的想帮助同事,有时提供其他支持比借钱更合适,比如介绍兼职机会、推荐优惠活动,或者帮忙分析财务问题。这些帮助既实在,又不会让关系变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