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因此通常是“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的人,要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通讯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通讯作者)。论文的成果主要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的。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通讯作者往往是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一般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果实验的实施者和论文的执笔者不是同一个人,该如何署名?论文的执笔者署第一是否合理?还是谁做的实验谁置第一?或谁的想法谁署第一?老板说哪个署第一哪个就署第一?要不俩人分别排在第一、第二的位置,然后表明俩人贡献均等(equal contribution),就行了?“谁做的实验谁是第一”应该是基本原则。一般来说,一篇SCI论文的实验需要1~3年,写一篇SCI论文需要1~3个月。有时候,实验数据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基本原则是谁的贡献大,谁是第一。
第一作者是被认为论文所述工作的主要完成人,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者,能见度极高。
比如,当某篇论文被引用,该文的第一作者在所有的科技刊物中被忽略过去,因为参考文献规则可以规定非第一作者全都被“et al.”缩写掉。这时候,第一作者就像电影或者电视剧里不会早早去领盒饭的主角一个待遇。
按惯例,理工科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撰写论文的那个人,而撰写论文的那个人应该具备撰写论文内容的资格,也就是说第一作者亲自参与科研项目或者实验,采集数据、动手做实验和分析结果,ta应该是该课题的主要完成者。
没有做过某项科研项目,在没有经过完成人、同意的情况下,却拿着别人的工作撰写论文的行为也算是剽窃行为的一种。
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通常是课题的主要完成人也是写出第一轮草稿的那个人。完成科研项目而愿意让别人撰写相关的科技论文,通常这种情况是极少的。在自然界,几乎找不到一个自己怀孕了N个月,却让别人下蛋的老母鸡。由完成论文主要工作的人自己执笔,写出论文初稿并作为第一作者是合理的。
从做科研项目的过程来看,那么,第一作者就像是冲锋陷阵的将军(对研究成果的实现贡献最大,且是论文初稿的撰写者),通讯作者就像是运筹帷幄的元帅(出项目,规划大致研究方向和路线,统筹安排,出资金,出实验室和实验器材等),或者说第一作者有点像是具体干苦活的乙方,通讯作者有点像出钱出资源的甲方。
如果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同一人,那就可以忽略区分两者的问题;只有当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不为同一人时,才要特别强调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区分的问题。
据我所知道的,博士生的SCI论文作者署名时,可能第一作者是学生,而通讯作者是导师或者可能第一作者是导师,第二作者是学生,通讯作者为副导师或者也可能第一作者是副导师,第二作者是学生,通讯作者为导师。
如果有对SCI论文有帮助或作出过贡献但不足成为作者的人,可以放在论文结尾的Acknowledgments表示感谢。论文署名确定以后,就是具体的SCI论文作者信息的撰写了,这需要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