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简历对求职者来说有多重要,一份美观大方的简历会在面试官那里建立起良好的初次印象。写好一份简历对同学们来说是走向社会的敲门砖。一份优秀的简历能够向应聘的企业更好地展示自己从而赢得一份心仪的工作。而一份不美观的简历同样可能会让自己丢掉工作机会。写简历常见的三大误区,一起来看看。
1、简历模板里的内容都必须填?
简历模板是方便大家求职时有条理的进行内容呈现的一种形式,并不是说简历模板里的内容就必须都要填写,其实有些简历模板里存在很多多余信息。
比如个人信息里的非必写信息: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籍贯、民族、籍贯等。如果没有特别强调的话可以不写这些信息,如果要写的话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写。
2、求职意向可以写多个?
很多同学撰写简历时容易把求职意向漏掉,撰写简历时一定要把求职意向写上!求职意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简历的通过率。
什么是求职意向?
“求职意向就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能力,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从而有针对性的去寻找合适的工作。”
求职意向应做到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要避免含糊笼统、无针对性。在求职意向写作时,切忌出现空泛现象,也不要太多太杂,让人不知道你到底能做什么。
错误示范:
求职意向:文员/助理/行政/人事/编辑/后勤/客服
一份简历有且仅有一个求职意向,避免一份简历出现多个求职意向,多个求职意向的简历或者没有求职意向的简历都很容易被HR给pass掉。
3、简历内容越多越好?
很多同学撰写简历时会有意识的把简历内容增多,其实这个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实操的时候大家还没有把握住。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虽然简历内容(字数)上去了,但这些内容的适配度没有跟上,所以就存在了无效内容增加的情况。
所以简历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简历重在“简”,并不是越长的简历就能说明经历越丰富、能力越强。简历的每一部分内容都需要尽可能与应聘的职位相关,也就是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要求我们能够在众多社会实践经历、实习工作经历中挑出与职位最相关的经历,要求我们能够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突出相关的实践经历、培训经历或者辅修课程等。
综上,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求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