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隶属于历史学类,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于2022年,科学史才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是一门新兴的专业。科学史是一门文理交叉学科,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备广阔的科学人文综合知识背景和扎实的科学史专业基础,熟悉科学发展的历程,能够收集、解读科学史材料,独立开展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既有国际化学术视野,又有文理综合发展潜力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于2017年5月16日,隶属人文学院,设有“科学技术史”的硕士授予权并取得了博士学位点,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的重要策源地。许多世界一流综合大学都设有相关系科,比如哈佛大学有科学史系,剑桥大学有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从广义上来说,科学史就是科学技术史。一直以来,科学史作为理学一级学科,此前在国内高校从未在本科层面有所涉及。科学史系在西方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传播学与科学博物馆学五个方向推进清华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培养科学技术史专业人才。
科学史系积极参与清华本科通识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和文理综合发展潜力的精英人才。
科学史系主持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内容建设和日常管理,并且通过科学博物馆平台,推动清华校内学科交叉与文理融合,面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
就业前景:
科学史,这个在很多人眼中有些冷门的小众专业,在吴国盛看来,有着极广的就业空间:“如果你对做科学史的研究感兴趣,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博士,或是再去攻读其他的专业学位,其实科学史专业是可以通向文理科等很多领域的,如果你想要直接就业,科学史的就业方向也非常广泛,不管是科学传播、科学政策、科学管理等一些文理交叉的行业都是可以就业的领域。”
科学史作为文理交叉学科,其专业人才有着极广的就业空间。除了继续在科学技术史专业深造读研读博外,科学传播(科技类出版社、杂志社、网站、电台电视台、科技类博物馆)和科技管理(各级政府和公司企业的科技管理部门)这些极度需要文理综合人才的部门,将是科学史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就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