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前准备往往决定了会议的质量,如果收到会议通知时发现没有明确的议程,可以主动询问会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开会前弄清楚要讨论什么、需要达成什么结果,才能避免大家在会议室里漫无目的地空谈。
遇到那些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会议,得体地回避也是一门学问。可以用手头有紧急任务需要处理为由,礼貌地说明情况。如果实在无法推辞,可以询问是否只需要参与其中部分环节。这样做既不会耽误本职工作,也不会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
对于那些必须参加的会议,提前做些功课能让时间花得更有价值。抽空浏览会议材料,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列出来。如果可能,会前与主要参会者简单沟通,往往能在正式讨论时节省大量时间。
会议开始时,一个明确的开场很重要。主持人用三两句话说明今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预计需要多长时间,希望达成什么结果。这简单的铺垫,就像给会议装上了导航仪,让所有人的讨论都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会议进行中,经常会出现跑题的情况。有人说起上周的球赛,有人聊起孩子的学业,话题越扯越远。这时需要有人适时地把话题拉回来,可以用"我们回到正题"这样自然的提醒。

控制会议节奏也很关键,有些会议因为一个细节争论不休,导致其他重要议题来不及讨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建议先把争议问题记录下来,另找时间专门研究。
会议结束前的总结同样重要,用几分钟时间把达成的共识、待办事项、负责人和完成时限确认一遍,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却能避免会开完了事情却没人做的尴尬。
会议结束后,一份简明的会议记录很有必要。不需要事无巨细地记录每个人的发言,只要把最终决定和待办事项写清楚就好。重点是要发给每位参会者,让大家对会议结果有共同的理解。
对于那些反复讨论却始终没有进展的议题,可以换个方式。可以组织小范围沟通,或者改用书面形式征求意见。有时候,换一种沟通方式,反而能更快地达成共识。
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通过开会来解决,一个电话、一封邮件,或是走廊里的简短交流,往往比正襟危坐的开会更有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