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弄明白公司为啥要换。公司突然要换签合同,通常不外乎几种情况:有的是真在搞集团重组,有的是想通过换个马甲"清零"员工工龄,还有的可能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我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是,公司让员工签完新合同后,转头就把原公司注销了,等员工反应过来,连讨说法都找不到对象。
最要命的三个坑。得防着工龄被"吃掉"。要是新合同里没白纸黑字写上"原工作年限合并计算",等哪天公司要裁员,补偿金可能就只按你在新公司的年限算。去年就有个前同事吃了这个闷亏,五年工龄硬是被算成一年。接着是待遇暗降。看着工资数字没变,但仔细一问,原来的固定工资变成了"底薪+绩效",五险一金缴纳基数也偷偷调低了。更隐蔽的是年假,有些公司会把你的司龄重新计算。最麻烦的是维权成本变高。要是新公司注册在什么偏远地区,真出了纠纷,光跑仲裁可能就得请好几次假。我认识个做设计的姑娘,公司把她合同转到外地主体后,连社保都要跨省转移。
接到通知先做三件事。别急着签字,第一时间让公司出具书面说明。不管是合并公告还是股权变更文件,总得有个像样的说法。要是HR支支吾吾只说"集团统一安排",这就要多留个心眼了。
掏出放大镜看新合同。重点盯住五个地方:新公司全称和注册地址(建议上天眼查查查底细)、工龄计算条款(必须明确延续)、岗位薪资(一个字都不能差)、福利待遇(特别是隐藏条款)、解除合同的条件(有些会埋雷)。记得把新旧合同逐条对比,有疑问当场提。
养成保存证据的习惯。原合同、换签通知、工资条、沟通记录都得留底。和HR谈的时候,不妨 casually 地把手机录音打开。去年有家公司半夜往员工邮箱发解雇信,幸亏有人留了通话录音,最后仲裁赢了。
公司要是耍横怎么办。遇到公司放话"不签就走人",记住千万别自己提离职。该上班上班,该打卡打卡,同时书面表明"不同意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真要是被穿小鞋或者停发工资,直接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一告一个准。
要是公司玩消失,比如原公司准备注销,必须让他们出具书面承诺,写明新公司承接所有劳动关系。必要时可以要求公司先支付经济补偿再签新合同,这是《劳动合同法》给的底气。
如果新公司在异地,得算清楚维权成本。有位程序员被转到海南某空壳公司,后来发生纠纷,光往返路费就花了小一万。这种情况下,要么拒绝转签,要么让公司承诺承担后续维权费用。
遇到强制换签也别慌。收集好证据后,可以先给公司发书面异议,同时继续履行原合同。要是公司单方面解除合同,反而能主张违法解除的赔偿金,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
最后提醒大家,任何签字都要慎之又慎。见过太多人吃了"先签字后补条款"的亏,结果补的条款永远在路上。真有拿不准的情况,花几百块咨询专业律师,比事后补救划算得多。
职场如战场,改签合同这种事关系到饭碗,该较真时就得较真。记住,你的沉默可能会被当成默许,该问的要问,该争的要争。保护好自己的权益,才能干得长久,干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