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重礼物往往不只是心意,还可能带着某种期待。朋友之间送太贵的礼物,容易让收礼的人产生"欠人情"的心理负担;职场上的贵重礼品更要谨慎,稍不留神就可能踩到商业贿赂的红线。有家公司明文规定,员工收到价值超过500元的礼物必须报备,结果有位经理因为收了客户送的手机,在后续项目竞标时被要求回避,白白错过重要机会。
法律上也有相关规定,如果送礼方明确要求回报,或者礼物金额明显超出正常往来范围,这种赠与行为是可以撤销的。曾经有个案例,某位女士收了追求者送的价值数万的珠宝,后来两人闹翻,对方竟将她告上法庭要求返还。
亲朋好友间送贵重礼物,最好的方式是坦诚沟通。有位妈妈收到姐姐送的金手镯,直接说这个太贵重,不如换成实用的婴儿用品,结果姐妹俩反而更亲近。在职场中,处理商务往来礼物更需要智慧。有经验的业务员会当着同事的面把贵重礼品原路退回,既守住了底线,又赢得了专业口碑。
遇到不太熟悉的人突然送大礼更要警惕。有位姑娘相亲时,对方第二次见面就送上万的名牌包,她查了同款二手价格后果断拒收。后来才听说,那位相亲对象专门用这种手段博取好感,已经有好几个人上当。
拒绝贵重礼物需要技巧,关键是要给对方台阶下。可以把话题转移到更务实的方面,比如说"这份心意太贵重了,不如我们一起吃顿饭聊聊"。有位销售总监遇到客户送名表,他幽默地说:"这表比我一个月工资还贵,您这是要让我每天看时间都有压力啊",轻松化解了尴尬。
如果实在推辞不掉,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平衡。比如回赠等价的实用礼物,或者把这份人情记在心里,日后在合适的时候回报。但要注意,有些场合的礼物绝对不能收,比如涉及商业利益的、明显超出正常交往范围的,或者对方有所图谋的。
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份礼物开始让人感到压力时,就已经偏离了送礼的初衷。健康的礼物往来应该像朋友间互赠手工饼干那样简单快乐,而不是精心计算的价值交换。
处理贵重礼物的原则很简单:收要收得心安,退要退得体面。如果一份礼物让你辗转难眠,大大方方退回去才是最好的选择。真正在乎你的人,不会因为退礼就和你生分;而那些因为退礼就翻脸的人,反而验证了这份礼物背后的别有用心。
遇到实在拿不准的情况,建议保留好聊天记录、礼品照片等证据,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人士。记住,守住底线的人永远不会吃亏,因为最珍贵的永远不是礼物的价格,而是彼此间那份纯粹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