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酬薪激励的方法,去激励员工,可随之而来的酬薪激励法的失效,那么企业应该怎么做呢?
一、注重薪酬体系中保健激励相协调。
薪酬体系中的激励因素相对于保健因素,是真正能产生对员工工作热情的调动作用的因素,因此其相对于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的功能一样重要,不可忽视。为了有效发挥薪酬激励功能,企业可以将浮动工资的设置不仅与员工的绩效相挂钩,还与公司的经营状况相接轨,就能随时向员工反馈企业的业绩变化,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仅可以影响企业总体业绩,还能决定自己的薪酬水平。这样保健激励相结合,让员工有安全感的同时工作更加积极主动。
二、注重激励措施的差异化以及长短期激励相结合。
因为员工的需求层次会随着其生存状态的改变而不断提高的,因此企业在满足了员工低层次的需求之后,员工会不断考虑新的需求。那么对较低层次的员工,企业应重视其对于薪酬需求的保障条件,因为对此类员工来说,薪酬中的固定部分是考量是否选择这份工作的主要因素。但对于企业中的稀缺人才,包括知识型、管理型等,则会更加注重激励因素,如非现金福利等。在差异化的激励措施下,企业还应该注意调整激励的时间间隔:频繁而小规模的激励可以保证激励的及时性;而大规模的、长期的激励会让员工有意外之喜,增强激励的效果。例如,目前许多企业增加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的激励措施,将员工与企业利益向捆绑,有效保障员工的积极性。
三、企业应该加强精英员工和主要职能部门的奖励。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可能总体业绩的绝大部分是通过极少是的精英骨干来完成的。因此这部分员工决定真企业的命运和发展前景。例如,对于销售类企业,销售部门的业绩是企业业绩的最主要来源,适当增加销售人员的业绩薪酬起薪,可以在激励销售人员的同时不会导致其它职能部门员工的不满。而对于生产为主的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工作态度与能力则决定着企业在所处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激励有所偏重才能重点发展,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