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是我们能否进入自己心仪企业、实现职场梦想的第一步,精心准备,稳扎稳打,必不可少,所以,面试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打无准备之仗,面试尤其如此,你要“有备”才能“无患”。
分析岗位JD,“有的放矢,精准准备”
岗位JD(job description职位描述)是具体的岗位介绍和工作职责介绍。包括岗位名称、具体的工作职责、要求的技能、任职条件乃至对性格个性的要求等等。
提前分析岗位JD,了解这个职位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准备。
需要提示大家的是,大部分岗位JD都是根据职位需求撰写出来的,但是,有些企业出于岗位的保密性、岗位内容的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岗位JD的描述,并不能很直接的体现出具体真实的工作内容。
所以,在对岗位JD进行分析的时候,要做两手准备。一是要仔细揣摩和分析,弄清楚JD里面表达的岗位的真实需求和能力需求,根据这些需求,提前做足准备。另一方面,也不要太较真于JD里面的文字描述。
进行自我分析,展现自我优势
对自己的认知,是最核心却首要的原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在1976年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其实质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我们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包括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元认知能力高的人,能更客观地分析自己,看清自己的优劣势,并能够在行动中最大限度的展现自己的优势,让优势发挥出最大价值。这一点我在其他文章中,也反复提到过。在面试中,依然要遵循这一点。
手把手带你了解自己
提高认知力要对自己有精准的认知。认知和觉察是了解自己的第一步。
首先,尝试罗列一下自己的优劣势,经验上的、能力上的、甚至兴趣爱好方面的,罗列的时候尽量穷尽。通过简单的罗列将自己对自己的认知,直观的呈现出来。
如果可以,采访一下你身边的5-8位亲人朋友。亲疏远近尽量都涉及,老师、同学、工作同僚以及父母,采访他们对你的介绍,包括对你的整体认知,以及你的优劣势。
著名的周哈里窗理论,把一个人的内心分成四个部分:公众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
罗列自己的优势,是把自己知道的“公众我和隐藏我”部分罗列出来;而采访亲人朋友同学,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则是了解“自己不知而别人知道的‘盲目我’”。而要对自己有更全面更精准的认知,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的自我洞察,发现自己未被表现出来的潜力。
在全面分析自己,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后,在面试准备时,就要根据对岗位的了解,在自己的优势部分多做准备,在面试时更大程度展现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