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将达1158万人。 最近正是应届毕业生求职高峰。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下,有哪些内容是我们可以在入职前向用人单位了解清楚的。职场新人或变更工作单位的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要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
平等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地位平等,应以平等身份签订劳动合同。自愿是指签订劳动合同完全是出于本人的意愿,不得采取强加于人和欺诈、威胁等手段签订劳动合同。协商一致是指劳动合同的条款必须由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签订。
二、要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在执行劳动合同制度过程中,有些合同规定女职工不得结婚、不得怀孕生育子女;因工负伤后果自负,甚至约定“生死概不负责”等显失公平的条款内容,这些约定均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属于自签订之日起就属无效或部分无效的合同。因此,在订立合同前,劳资双方一定要认真审查,确保每一项条款和权利、义务及有关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签订合法规范有效的劳动合同。
三、要明确必备条款并以书面形式订立
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以及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此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协商约定其他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包括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三种形式。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有明确的终止日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以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间为合同期限,也是有固定期限的一种特殊形式。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没有明确的终止时间,但必须在劳动合同中规定终止或者变更合同的条件。工作内容主要指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的数量或指标。由于《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对“工作内容”的规定要与同岗、同工种的职工完成的任务相同。
四、要既合法规范又兼顾实际
签订劳动合同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可能产生无效合同,但又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法规条文,而必须结合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用工实际,灵活把握运用好法律规定留有余地的地方,比如《劳动法》规定的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制度,只要在这个范围内,每天工作时间约定为5小时还是7小时等,劳资双方都可以通过协商确定,此即属于正确运用法律和行政法规留有余地的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