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师是一个专业对破损文物进行修复的职业,作为文物修复师,需要具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由于缺乏相关的职业标准和培养机制不健全,中国的文物修复师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截至2012年,全国仅有2000人左右,严重影响着文物的保护状况。那么,文物修复师职业前景好吗?
文物修复师是指,从事文物本体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研判,保存状况分析,并进行加固、清洗、补全、表面封护等工作的人员。
文物修复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将需要修复的文物经过光谱分析、绘图、粘补、加固、补型、金箔回贴等多道技术工序;
2、对于文物的分析,文物所在的历史时代的了解;
3、绘制文物修复的样图;
4、通过粘补、加固、补型、金箔回贴等工序进行文物的修复;
5、文物修复后的保存建议;
6、其他应变性任务。
文物修复师的职业前景和社会需求
文物修复师就像是医生,工作台就是手术室,他们拿捏着文物的命脉,所以也必须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每次修复都要建立档案,详细记录文物修复的过程及前后状况,容不得半点马虎。修复一件文物,往往需要数周、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看似循环着简单的动作,其实是一个特别缜密精致的过程。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文物修复是文物保护中的重要一环,让原本破损或者保存不善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再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