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拼搏,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跳槽或者离职时突然被竞业协议“卡脖子”。本想着换个更好的平台实现职业晋升,却发现因为签过竞业协议,好多心仪的工作都去不了,心里别提多憋屈了。其实,当遭遇竞业协议限制时,我们可以从劳动合同中寻找破解之法。
很多人对竞业协议一知半解,只知道签了它离职后不能去竞争对手公司工作,却不太清楚具体的限制范围和时间。而这些关键信息在劳动合同里往往有详细的约定。劳动合同里的竞业协议条款会明确规定禁止你入职的竞争企业范围,有的是同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几家公司,有的则是业务相似的一大类企业。同时也会规定竞业限制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两年。所以当你觉得竞业协议不合理限制过度时,先仔细翻看劳动合同,了解清楚这些约定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依据劳动合同,看看竞业协议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比如,竞业限制时间过长,超出了法律规定的两年期限,那超出的部分就是无效的。又或者竞业限制的补偿标准过低。一般来说,用人单位要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如果补偿金额少得可怜,和你遵守竞业限制所付出的代价不成正比,那这样的条款就值得商榷。这时劳动合同就是你维权的有力依据,你可以拿着合同和用人单位协商,要求调整补偿标准或者缩短竞业限制范围。
要是和用人单位协商不成也别灰心。我们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劳动仲裁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申请劳动仲裁时你要把劳动合同里关于竞业协议的条款作为重要证据提交。仲裁机构会根据合同约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来判断竞业协议的合理性,只要你有理有据就有可能赢得仲裁,打破竞业协议的不合理限制,重新获得自由择业的权利。
所以,当你被竞业协议“卡脖子”时,千万别慌,更别轻易放弃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劳动合同,从中找到破局的关键。用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在职场上的权益,让自己的职业道路走得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