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肯定得有能力打底。专业技能、行业经验、综合管理能力,这些都得有。创业者基本都得是“多面手”,至少在核心业务上得有专长,比如懂产品、会营销,或者能管财务。要是哪块明显不行,就琢磨着搭个团队补短板。除了这些硬技能,执行力和扛压能力也关键。创业就是天天解决问题、时时顶着压力,以前碰到难处咋应对的,基本能看出以后会咋扛。爱拖延、心态脆的人,很容易在创业路上卡壳。而且市场变得快,只有不停学新知识、用新工具,随时调经营策略,才能跟上外面的变化。
为啥创业、想做到啥程度,直接决定能不能扛过难的时候。真能长久的创业动机,大多是想解决真问题、创造价值,不是为了躲职场麻烦,也不是看别人干就跟着凑数。目标也得说清楚,短期比如一年内要收支平衡,长期比如想当细分领域的标杆,都得用明白话写下来,这样才不容易走偏。
能扛多大风险,是创业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钱方面,刚创业大概率没稳定收入,得有足够积蓄撑至少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费,还得接受投进去的钱可能全亏没。心理上更得有准备,创业失败的概率不低,万一碰到团队散了、钱断了这些糟心事,能不能扛住、身边有没有人支持,太重要了。
手里有啥资源,往往是初创项目能不能启动的前提。除了启动资金,有没有融资的路子——比如政府补贴、天使投资,直接关系到项目能不能活下去。人脉和产业链资源也有用,像行业里的专家、可能的客户、供应商这些人,能帮项目更快熬过刚起步的阶段。另外,能不能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投进去,也直接影响创业成不成。
懂市场、懂行业,才能不瞎创业。用户是不是真有这个需求,得找潜在用户聊了才知道,别自己瞎想个“伪需求”往里跳。分析分析行业里主要对手的优缺点,能帮自己找到不一样的切入点。政策法规和技术趋势也不能漏,合规做生意、顺着趋势走,才能走得远。
团队这关,创业路上绕不开。创始人会不会看人、能不能用人,能不能搭个技能互补的核心团队,基本决定了项目能做到多大。而且,股权咋分、谁管啥事儿、有人想退出咋处理,这些都得早点说清楚,别到后面闹矛盾。
创业者的心理建设总被忽略,可其实特别重要。创业路上基本都是一个人扛,得有劲儿推着自己往前走,还得保持乐观。平时多想想最坏的情况,提前做好应对的打算,真碰到难处时,扛压能力能强不少。
自我评估不是为了让人别创业,而是帮真正适合创业的人铺条稳点的路。要是评估完还想干,那恭喜你,已经有启程的勇气了;要是发现还有不足,就接着攒资源、练能力,等合适的时机再动。创业没有啥“完美时候”,但准备得越充分,碰到风浪时越能站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