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吃透招聘信息,知道人家要啥。招聘简章其实就是“需求清单”,你得先看明白人家要啥,才能针对性地写简历。拿到一份招聘信息,别着急点“投递”,先逐字读,把关键词划出来。比如招技术岗,会反复提“Java”“Spring Boot”“项目开发经验”;招市场岗,大概率会说“活动策划”“数据分析”“公众号运营”——这些就是你要重点突出的内容。
除了明着写的要求,还要琢磨“隐性需求”。比如一个岗位要求“频繁跨部门对接”,哪怕没写“要会沟通”,你也得在简历里体现沟通能力;招电商运营的岗位说“熟悉淘宝、京东”,那你要是会点PS修图,虽然没要求,但写上去绝对加分。
让简历跟岗位“贴贴”,别跑偏。排版和内容顺序上——最相关的经历要放最前面。比如应聘技术岗,就把“项目经验”“专业技能”放简历最上面;应聘管理岗,就重点写“带团队的经历”“统筹项目的成果”。那些跟岗位没关系的经历,比如你大学时做过餐厅兼职(除非应聘餐饮行业),要么简化成一句话,要么直接删掉,别让HR在没用的信息上浪费时间。
描述经历时,尽量用招聘简章里的词。比如人家招聘要求写“制定用户增长策略”,你别写“搞了个推广活动”,要写“策划并落地用户增长方案,让月活跃用户涨了20%”。这样一来,不仅电脑筛选简历时能匹配上(现在很多公司用系统初筛关键词),HR扫一眼也能快速get到“你符合要求”。
还有,能用数字就别用形容词。别只说“优化了工作流程”,要说“优化流程后,省了15%的人力成本”;别只说“做了个线上活动”,要说“策划618线上促销活动,带动销售额提升35%”。如果能按“啥情况→要干啥→我干了啥→最后咋样”(STAR法则)来写,就更清楚了。比如:“项目突然要求提前30%时间交付,我协调3个团队同时开工,最后提前两周做完,客户给了98%的满意度。”
加点“记忆点”,让HR记住你。求职意向别写得模棱两可,比如“想找有发展的工作”,HR看了跟没看一样。直接写“应聘市场营销专员,擅长品牌推广和用户数据分析”,人家一眼就知道你想干啥、能干啥。
如果岗位明确要某些技能或证书,比如“要有PMP认证”“得熟练用Python”,一定要在简历里单独列出来,还得写清楚熟练程度(比如“Python:能独立完成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要是你有相关的“业余操作”,比如自学了行业课程、做过相关志愿项目(比如帮公益组织运营公众号),也可以写进去——这能让HR觉得你是真的对这个行业感兴趣,不是随便投的。
排版要简洁好读,重点内容可以加粗(比如“月活提升20%”“PMP认证”),但别搞得花里胡哨。不同行业偏好不一样:投金融、法律这种传统行业,简历要规规矩矩;投设计、广告这种创意行业,可以加一点点设计元素,但还是要专业,别弄成“花仙子风格”,反而显得不稳重。
简历要常改常新,别一成不变。简历不是写完就完事了,每次投完可以复盘:哪些公司给了面试?哪些没回应?没回应的是不是因为简历里没突出岗位要的技能?比如你投了5家运营岗,只有1家给了面试,那就要看看这家给面试的岗位要求,对比自己的简历,把没突出的点加上。
平时也要养成更新简历的习惯:新学了个技能(比如刚考了数据分析证书)、做了个小项目(比如帮朋友的小店做了次推广),都可以及时加进去。别等要找工作了才临时抱佛脚,到时候可能忘了很多细节,写出来的内容也不扎实。
好简历的标准不是“完美”,而是“合适”。与其花时间想华丽的辞藻,不如多研究目标岗位的需求,把自己匹配的经历、技能精准地展示出来。一份用心改出来的定制化简历,比海投100份通用简历管用多了——毕竟HR要找的,是“刚好符合岗位需求”的人,而不是“啥都会一点但啥都不精”的人。